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与成就,准确把握科技创新与发展大势,深刻分析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对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作出了重点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谢立信院士接受人民日报采访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院长谢立信院士参加了此次两院院士大会,全程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会议期间,谢立信院士接受了人民日报采访,发表了对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的若干看法,并于2018年5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三版要闻刊登。
谢立信院士提出“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节点看,创新‘高原’上需要耸立起更多的尖端科技‘高峰’。”他表示,占领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就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握科技创新大势,在尖端技术、重大命题上发力,在越来越多的“高、精、尖、缺”科技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作为眼科学工作者,要继续引领眼科学事业向高端迈进,为更多眼病患者驱走黑暗,让他们重见光明。”
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
以谢立信院士为首的眼科所科研团队一直秉承为了人类光明的宗旨,发扬热爱专业、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精神,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马不停蹄,一路汗水,一路收获。近五年来,眼科所团队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第十七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1项、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共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多篇论著在Diabetes、Stem Cells、Ophthalmology等高影响力杂志发表。近日,谢立信院士作为大会主席,在青岛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洲角膜病学术会议,超200位国际知名专家和1300位国内眼科同道前来参会,进行了百余场专题报告及学术研讨,该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眼科学事业不断迈向高端起到了推动作用。
谢立信院士简介
谢立信,1942年12月12日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男,汉族,中共党员,眼科学专家,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后在我校创建眼科并在我校从事了25年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1987年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眼科中心从事角膜病研究,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我校名誉校长、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名誉所长、青岛眼科医院院长、亚太角膜病学会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是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六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谢立信教授于1991年在青岛创建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现已拥有青岛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济南)两个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眼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现已成为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我国主要眼科中心之一。谢立信教授主要从事眼科角膜病、白内障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特别在角膜内皮细胞应用理论、感染性角膜病、白内障手术技术改进和眼内植入缓释药物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角膜病专业的领军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微创手术的开拓者,中国眼库建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18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和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主译和参编书籍28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先后获得中美眼科学会“金钥匙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美国眼科学会成就奖、亚太地区眼科学会“Arthur Lim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华眼科终身成就奖、亚洲角膜基金会学术成就奖。在201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发布的“我国眼科科研人员近15年国内学术影响力”排名榜中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