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爱的力量———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师生合力筹集善款救助同学
发布人:杜 娟  发布时间:2014-04-17   来源:校友网  浏览次数:331
作者:杜 娟
   “今天,是我手术后第16天了,术后恢复状况良好,今天又做了个扭转复位。不打麻药挺疼的,但我不怕!我很感动,很感激,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为我做的一切,一切……”
  2014年4月16日,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2011级的樊姝彤同学给老师挂了电话,说着说着,声音哽咽了。
  一个月前的一天,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学生干部们正在开会,2011级生物技术1班的班长曹文涛急匆匆走上讲台,说:“抱歉,占用大家一点时间,我们班樊姝彤同学要到北京做手术了,她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希望大家伸出援手,帮帮她!”
  认识樊姝彤的人,都知道她有着超乎常人的坚强和乐观。这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七个月大时不幸患脊髓灰质炎。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为此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却没能彻底治好她的病。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突来的车祸让她右腿的肌能再次下降。小学毕业那年,病魔又夺走了父亲的生命。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是母亲坚持让她读书。母亲每次都说“好好读书”,樊姝彤每次都郑重地答应“嗯”。
  樊姝彤来到潍坊医学院,学校里的助学贷款、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学校里的欢乐让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她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同学评价她:“姝彤性格特开朗,为人诚恳踏实,平时热于助人,不管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不论大家谁有了困难向她咨询,她总是能帮多大忙就帮多大忙。”
  喜欢帮助别人的樊姝彤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注。2011年10月11日下午,知名校友北京市肢体残疾矫治中心主任秦泗河教授利用回来参加母校60周年庆典活动期间,为樊姝彤义诊,并让她日后到北京接受手术治疗。
  2013年2月,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樊姝彤来到了北京,接受第一次手术治疗,2.5万元的医疗费还有其他费用,对于像她这样的家庭,已是倾其所有。
  第一次手术效果很好,但治疗仍然需要继续,否则就会前功尽弃,秦泗河教授建议她在今年3月底到国家康复医院进行进一步矫正治疗。樊姝彤的母亲握着孩子的手说:“我们一定要治。”樊姝彤做梦都想着,能像正常人那样,行走。可是,手术费又需要4万余元。这笔钱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亲戚朋友凑了两万元,还有两万元的手术费在哪里?陪床的母亲偷偷叹气,樊姝彤侧过脸,不让母亲看到她眼里噙着的泪水。
  “耽误同学们一点时间,请大家看一下视频,让我们的爱心传递”,樊姝彤的同学们知道实情后,纷纷解囊相助,并制作了视频,为她奔走相告。
  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的领导得知此事,第一时间告知全体教师会议,讲述樊姝彤的事迹,呼吁老师们帮帮这个孩子,“人是能够被感动的,好人多,大家互相帮一把,我们帮她母亲还一个健全的她,让潍医的精神经秦泗河教授的手、大家的情、众人的爱写进她的故事。”学院党总支书记带头捐了近3000元,老师们踊跃捐款,并写下对姝彤的鼓励,让她知道此次赴京之路并不孤独。
  一传十,十传百,从班里同学到全系的师生、从全系到全校。她的故事渐渐被更多师生知晓,大家合力伸援手。超市的员工帮助同学们把零钱换成整钱,还给添上了100元,说:“我也给这孩子凑上点吧,别嫌少”。樊姝彤的银行卡上总有热心人打来善款,“不知哪位好心人,又给我打到卡上1000多元,谢谢了。”同学们送去热心问候时,听樊姝彤说。
  截止日前,师生们为这位学习成绩优异、乐观坚强的女孩已经募集到1.8万元的善款,爱心仍在传递。
  樊姝彤说她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汪洋中的一条船》。书里叙述了一个天生不能行走的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成才的真实故事。挫折会使一个人的生命变得厚重,懂得坚强和珍惜;而在困难中获得的帮助,又会让人涌动多少温暖呢?

 

新闻公告
校友新闻
活动公告
校友会
校友公告
校友捐赠
捐赠动态
捐赠公告
潍医影像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